学校首页 | 部门首页 | 机构设置 |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学生管理 | 资助与贷款 | 心理健康教育 | 国防教育 | 队伍建设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百科>>正文
心理学效应——习得无助
2023-05-21     (点击数: )

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习得性无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不正确的归因等。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发现,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已经知道,那些是无用的,习得性无助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 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2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宾州大学的马丁·赛利曼他把笼中的狗从钢制格栅地板通以强烈而持久的电,以致狗不再企图逃避,学会了处于无助状态。赛利曼和史蒂芬·麦尔与詹姆士·吉尔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当一个正常、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在箱中接受逃避训练时,以下的行为是常态:初遭电击,狗就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直到爬过障碍时间较快,如此反复,直至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击。再一步,赛利曼把狗绑住,使它们在遭到电击时无法逃脱。当这些狗重又放回电击时可以逃脱的穿梭箱时,赛利曼发现:这样的狗在穿梭箱最初被电击时的反应,和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一样。但它却不久就停止奔跑,默然不动地一直等到电击结束,狗没有越过障碍逃避电击。

539F8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邮编:130117
技术支持:长春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